由于耐候鋼板的耐腐蝕性強,在自然環境下,一般從全新鋼板到生成具有穩定的,致密的銹紅色保護層需要1到2年的時間,對于部分干燥地區還可能更長.即使要生成簡單的均勻銹黃色,也需要1個月左右.在這個過程中,構件的顏色會發生不可控的,從藍黑色到橙紅色,再到銹紅色,*后紅褐的,劇烈的,不均勻的變化過程.
大部分建筑景觀工程工期較緊,且普通民眾對耐候鋼板比較陌生,當他們見到這個過程發生時,容易聯想到用普通鋼板制作的劣質工程(而且即使是行內人員,也不容易用肉眼區分),這種誤會極大地打擊了建筑方的良好設計.
所以中高特鋼推出加快腐蝕的做銹鋼板,其原理是通過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學工藝,加速腐蝕過程的發生,使工件在完工的一周內達到*階相對穩定顏色狀態,該狀態雖然日后仍會產生顏色變化,但是變化是相當柔和和漸變的過程,與一般的劣質普通鋼板的生銹并且銹斑脫落過程,有巨大的區別
美國于1930左右實現了耐候鋼的商品化,由于耐候鋼是工程師設計的一款介于不銹鋼與普通鋼之間的產品,其特性在于其壽命能達到普通鋼的5-8倍,但價格只比普通鋼貴30%左右,更難能可貴的是可以裸裝使用,特別適合用于設計壽命長,耐腐蝕要求高的,且不易涂裝的場合,如鐵路系統,海面大橋等等。由于耐候鋼具有環保,免涂裝,維護簡單的特點,所以日本,德國,英國,中國,盧森堡等國家陸續加入研究自身的耐候鋼產品的隊伍中去。日本在1967年在知多2橋建設裸裝使用耐候鋼,美國在1976年在改建紐約CEORGE WASHINGTON BRIDGE橋面時也裸裝運用了耐候鋼,中國在1992年也在武漢巡思河鐵路橋上裸裝用耐候鋼,此時耐候鋼以裸裝的面目逐漸展現到人們的眼前。
隨時時間的推移,這些耐候鋼不斷地銹化,原來青黑冰冷的鐵橋披上金黃色的外衣,其美感大大超乎人們的想像,
溫曖陽光的色調大大增強了人們的親切感,提升了市民的精神。但是大部分人*熟悉的是已打了幾千年交道的普通鐵板,并不知道耐候鋼。于是人們便自覺地給出這種景觀一個腦海中既有的名詞:銹鋼板。